行业动态

专访海飞:儿童文学是大文学 童书出版是大出版

来源:出版人 发布时间: 2024-02-04 14:56:49

童书出版是海飞的第十份职业,是他最热爱也自认为最适合的职业。投身童书出版工作30余年,他参与了中国童书出版在20世纪90年代的筚路蓝缕,也见证了童书出版在新世纪的腾飞,童书出版波澜壮阔的30年尽在其眼底。


11.jpg

退休后,海飞保持了多年来的工作习惯,大量阅读童书,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笔耕不辍,以笔记录童书发展的大时代,并率先提出“童书”“童读”“童媒”等概念,引领了童书出版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书海飞评》是海飞继《童书海论》《童媒观察》《黄金出版》《童书大时代》《书是甜的》《童读大时代》之后出版的又一部童书出版专著。作为一部儿童文学评论集,《书海飞评》不仅代表性地标记了2011年以来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对构建新时代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诞生历程所彰显的一位老出版人对一生事业的信仰与坚守,对后辈出版人、创作者也是一种鼓舞和启迪。


22.png


值此重磅行业观察专著出版之际,童趣出版研究院(以下简称“童研”)作为少儿出版行业智库,为传播行家智识、启发行业思考,怀揣敬意与求索之心走近海飞,围绕儿童文学、童书出版及从业之道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海飞所谈,倾其所见所思,既有宏观考察,也有个人体验,对童书出版的热爱和对后辈同业的关爱,溢于言表,他说:“儿童文学是大文学,童书出版是大出版。”希望这次与中国童书界“不老海”的对谈,与《书海飞评》一道,能对当前挑战重重的中国童书出版及从业者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童研:纵观《书海飞评》,我们可以看到一幅新时代儿童文学发展的轨迹图。您是出版家、作家、评论家,是集多种身份和跨行业经历于一身的童书出版实践者。请问您是以怎样的视角来进行童书评论写作的?撰写评论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有什么样的意义?您是如何做到在退休后仍能坚持大量阅读、笔耕不辍的?


海飞:童书出版是我的第十个职业。我曾当过铜矿的矿工、助理工程师、秘书、新闻干事、办公室主任、团省委书记和省电视台台长等,最后一个行业定格在童书出版。年岁越来越大,但工作对象却越来越小。随着时间推进,我发现自己最适合这个工作,也非常喜欢。因为童书出版有着向上向善的力量,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他们对图书渴望的眼神。过去常讲童书出版是“小儿科出版”,是哄小孩的,但我始终觉得童书出版做好了一样可以成为“大出版”,可以有“大政治”“大经济”“大国际”。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如今的童书出版已经成为我国整个出版业最有活力的第一板块。


我时常说,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行业。对童书出版我是有着骨子里的喜欢,感觉相见恨晚,所以即便退休后,我始终对行业发展保持高度关注,老想把这个事业做到极致、做到最好。《书海飞评》这本书是我退休后写的,实际是“职业病”的延续。我家里有非常多的藏书,几万册之巨。以往眼力好,每年能看1000本左右,这个阅读量是非常大的,每天都会看至少3本,相当于一天要吃三顿饭,以至于家里人总说我书不离手,问我:“你是吃饭重要还是看书重要?”再加上写文章又需要很认真,我通常要看三遍书:第一遍快速通读,第二遍做重点笔记,第三遍摘引原文用在评论文章上。有时来不及成文的,也要先列发言提纲,再转化为文章。因此,阅读量确实非常大。现在岁数大了,眼力退化很快,再也不能那么看书了,那种阅读的快感随着岁月的远去渐渐消失了,深感遗憾,失落感很强。


童研:您说过您写书评有五个维度:一是政治性、思想性;二是文学性、艺术性,有无经典化潜质;三是儿童性;四是市场化表现;五是国际化表现。这样的维度设计是基于哪些考虑?尤其后两个该怎么理解?


海飞:设定这五个维度与我自身经历有关。作为社长,必须讲政治,讲导向。文学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能传之后世的。儿童文学是指向性很强的文学,没有儿童性,就没有儿童文学。至于市场化和国际化,也很简单和直接。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注重市场化,出版等于零。做出版的目的是直达读者,没有市场化,读者看不到书等于零。我们中少社的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老一辈出版家叶至善曾经说过,做出版一要不亏心,二要不亏本。市场化表现关乎出版社能否长久存活。国际化表现则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我去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知现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国内的好书需要拿到国际上,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过去总讲要让中国小孩和外国小孩站在同一阅读起跑线上,但现在其实是要让外国小孩读到中国小孩在读的好书,让我们的好书变成全世界的好书。


童研:提到国际化,据您观察,中国儿童文学与其他国家相对领先的儿童文学相比,状态有无差别呢?


海飞:早些年,中国儿童文学获得国际奖项较少的时候,我曾与国际安徒生奖的评委们探讨过这个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差异。一个是格局。我们的儿童文学的创作格局大多局限在儿童身边的生活,比如班级、学校、家庭等,但很多外国儿童文学视野格局很宏大,主题涉及战争与和平、生与死、情感生活等。举个例子,日本儿童文学作家上桥菜穗子,为了创作出自己心仪的儿童文学作品,自费在澳大利亚生活7年,专门潜心研究土著居民的风俗文化,创作出了讲述有关宿命、牺牲和战争的故事《野兽召唤师》,这套书名满天下,一举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二是想象力。想象力是儿童文学的生命力。我们的儿童文学奇思妙想和胡思乱想的东西比较少,想象力对儿童有强烈冲击力和吸引力,这是童书取胜的重要法宝。三是翻译。现在的图书翻译存在一定困境——中国人翻译的外国人看不懂,外国人翻译的没有中国味,这一点致使中文图书的文本在国际大奖评选中不占优势。所以我一再建议要培养一批儿童文学汉学家,加强英语等语言的学习,拥有强大的中国翻译力量,这对中文图书取得更大国际影响力是大有帮助的。


童研:当下,活跃在儿童文学市场上的有相当一部分是老一代作家的经典作品,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相对声量较弱、成长较慢,同时也有很多成人书作家跨界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海飞:这个问题我有几篇文章探讨过。著名作家陈伯吹先生曾经说过,为小孩子写大文学,我非常赞赏这个观点。和“童书出版是大出版”一样,儿童文学是大文学。儿童文学,是人之初文学,是人生的成长文学,是人类的底色文学,是文学中的基础文学。大文学要做强做大,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儿童文学作者队伍。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儿童文学较领先的国家是英国、美国。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概念就是从英国产生的,英国为儿童文学做出了认真的分类,留下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传世之作。二战后,美国儿童文学发展迅速,设立了很多有影响力的大奖,比如凯迪克奖、纽伯瑞奖。俄罗斯儿童文学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通过研究这几个国家的文学生态,我发现这些国家有一批成人书作家非常认真地创作儿童文学。这些作家有两面性,既写儿童文学,又写成人文学,并且都是经典。像狄更斯写了《雾都孤儿》,列夫·托尔斯泰写了《童年》,海明威写了《老人与海》……因为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生活是作家最好的素材宝库。成人作家与儿童文学作家往往有不一样的视角和底蕴,文学性相对会更强,含金量更高。所以跨界写作对儿童文学创作是好事,这是中国儿童文学走向新的繁荣的重要标志之一。


另外,我认为全社会要高度关注、高度重视儿童文学青年作家、儿童文学新生代作家的培养和成长。世间万物,都需要传承发展,儿童文学同样需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14亿人口,2.98亿未成年人,光有几个知名作家、几个老作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一批又一批的儿童文学新生力量,需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优秀青年作家。“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期待青年人用自己的锐气,用时代赋予的创新精神,用向前看的现代化意识,开创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新辉煌。


童研:您以书评的方式见证了儿童文学十几年来的发展进程。以您的观察,儿童文学近年来有哪些发展变化?又存在哪些问题?


海飞:变化体现在:一是儿童文学与时代贴得更紧了,可以通过儿童文学作品看到当下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实主义色彩大大提升,作家们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积极性提高了,儿童文学的题材边界得到拓展。二是儿童性得到提升,作家们自觉地与儿童对话,切切实实为儿童写作,没有居高临下的隔阂感,很多作家着力描写儿童、感受儿童,亲切感、趣味性都得到了提升。三是传统历史文化的引领作用增强了。儿童文学创作开始大量呈现传统文化中的亮点,包括原本只是少数人知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传统文化大大丰富了儿童文学创作。四是与科技发展紧密相关。在儿童文学中融入科技内容,这是培养孩子们兴趣、宣传科技发展最好的形式,可以很好地入心入脑入耳。


不足的方面:一是同质化问题依然突出。题材上,跟风严重,以前留守儿童群体受到较多关注的时候,留守儿童相关作品就扎堆出现。现在提倡乡村振兴,就有大量作品聚焦乡村振兴。故宫600周年,有700多本与故宫有关的书。许多书,刚出版问世,就成了压库书。二是创新性和想象力不够。体现在书名上,我看到过有40多本书都叫“什么什么的孩子”,才气不够,“孩子”来凑。三是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表达是未来的一个努力方向。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儿童文学一直是少儿出版的第一板块,从2021年开始,少儿科普超过了儿童文学,形成儿童文学、少儿科普和图画书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但目前,走向国际、出圈最多的是图画书。在客观层面,中国文学表达和外国文学表达有差别,翻译虽然会有一定影响,但仍可以看出我们的儿童文学还是与外国的儿童文学存在一定差距。


童研:如今,孩子们的注意力越发被屏幕吸引,音视频挤占了大量纸质图书乃至文字阅读的时间,还有相当比重的阅读是出于应试目的,这都大大压缩了儿童文学的市场空间。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我们该如何提升孩子们对儿童文学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海飞:文学有好多定义,比如文学就是人学,儿童文学就是讲故事,是大人给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优秀的儿童文学本质就是大人讲小孩最容易接受的故事和教小孩向真向善向美的故事。从事儿童文学出版工作也有很多标准,但最核心的一点是出版的图书可以让自己的小孩看,看过后有所启发,甚至可以作为经典代代传承下去。因此儿童文学对孩子来说,是天然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学,儿童文学永远不会消失,人类永远需要儿童文学向真向善向美的力量。


当然,媒介载体的变化也永远是革命性的,要高度重视媒体变化对儿童阅读的影响,媒介载体越先进,儿童文学越有生命力。童书出版应该主动研究移动设备和短视频,不要小看碎片化阅读。如何精准地将儿童文学融入短视频中,将短视频作为引流和宣传推广的方式,这可能会给童书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现在的孩子获取网络信息很便捷,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缺少对内容的审核把关,一些孩子缺乏辨别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如果内容监管跟不上,有些信息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也一直提倡应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管理,利用好现代媒体传播技术和工具,将其与儿童文学紧密结合。


童研:您的身份多元,职业生涯也丰富多彩。从事童书出版30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能否给青年编辑们一些职业发展建议呢?


海飞:从事童书出版,我觉得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这个大时代,感恩童书出版这个神圣的事业。我出生时,日本侵华战争、二战刚刚结束。小时候听到最多的故事,是日本鬼子飞机在我们浙江老家扔炸弹、扔细菌弹的真实故事,是日本鬼子一连烧了家乡18个村子的真实故事,是日本鬼子把刀架在我父亲脖子上的真实故事。后来长大了,听到和看到的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真实故事。生在解放前,长在红旗下,中国有现在这么和平繁盛的历史时期非常不容易,我们这一代人也很幸运。我们的下一代,以及改革开放的新一代,则更是泡在蜜糖水里长大的。现在全世界并不太平,我们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其次,要感谢这个行业。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成长,也很看重少儿出版。一个成熟的政党、一个有希望的民族总会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下一代,所以做少儿出版其实是一个得道多助的事业。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这个大时代,感恩这个行业,这样就会永远充满热情和力量做好这份事业。


从事童书出版,特别强调要有爱心。童书出版是为下一代服务的,是为未来服务的,是神圣的。童书一定要健康向上,要有利于儿童成长。童书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不能误人子弟。童书创作、编辑、出版、销售的全过程,都要为儿童着想,要以最好的内容、最好的封面和最好的版式呈现给小读者。比如,给婴幼儿出版的童书,要考虑到尖角可能会划破小孩子的小嫩手,图书是否需要设计成圆角等细节。


从事童书出版,最后,就是要有做好书的真本事。要把做图书的案头本事真正学到手,通过不断地与市面上的优秀图书进行比较,学习成功思路,注重内功修炼,做出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小读者满意、出版人自己也满意的好书。


“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祖国”,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办社宗旨,海飞担任中少社社长后在三个“为了”后面添加了一个“为了世界(for the world)”,并用中英两种文字将四个“为了”镌刻在中少社大堂。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前秘书长琳娜·梅森来中少社参观时看到四个“为了”,特别是“为了世界”,非常高兴,也好奇一家中国童书出版社怎么为了世界?海飞这样回答:全世界5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是中国孩子,为中国孩子做好书就是为世界儿童做好书。为了孩子、为了未来的儿童文学肯定是大文学;为了祖国、为了世界的出版肯定是大出版。


Baidu
map